唐山:协同发展奏强音

2022-06-01 10:07:08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分享到:
在对接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中加快高质量发展—
唐山:协同发展奏强音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与京津在产业项目、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合作共建上取得了可喜成效。其中,产业协同转移全面提速,曹妃甸完工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49个,总投资1167.35亿元。图为金隅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航拍。 曹轩 摄

  秋日的唐山,天高气爽,硕果满枝。

  眼下,全长148.74公里、全线设计最高时速为350km/h的京唐城际铁路,施工正酣。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的京唐城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交通枢纽项目,通车后将把唐山真正纳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

  与京唐城际一样,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全面深入推进,唐山在对接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中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年9月,唐山共实施与北京合作亿元以上项目近600项,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00多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唐山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总书记深切关怀、寄予厚望的英雄城市,唐山坚决落实、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把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结构性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对接北京、服务北京、融入北京中加快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规划、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六个协同”,推动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全力打造京津发展“第二空间”。

  强势突破

  “三大领域”扎实对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围绕产业、生态、交通三大领域率先突破,我市取得喜人成果。

  ——项目承接“聚”起来。

  今年2月,市政府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设施、汽车零部件、物流、城市用车、二手车、氢燃料电池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唐山与北汽集团战略合作,势必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进入和发展。

  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加上精准的服务,我市已形成了强大的投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北京项目落地。目前,已经从零散项目、点状承接为主的“小承接”向链式布局、平台集聚的“大承接”转变。

  今年1至9月,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北京项目296项,完成投资513.7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中交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0000m^3LNG储罐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完投产,南堡2×6000t/a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华能6号泊位等项目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快起来”。

  深度融入的前提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基础是铁路、公路、机场等对接贯通、构建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

  目前,我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66公里,铁路网密度9.4公里/百平方公里,唐曹铁路开通曹妃甸至北京动车,水曹铁路年底全线贯通,唐廊高速、京秦高速二期通车,京唐城际铁路建设提速,环渤海城际列入省“十四五”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去年,水曹铁路陆域段全线贯通;今年1至9月,京唐铁路累计完成60.5亿元,唐秦高速唐山段项目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8条“公转铁”线路完成新建及改造,唐山港至比利时中欧班列顺利开通。全市公路网密度1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5.51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三纵四横五支线”网络布局。在北京、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布局建设40个内陆港,2020年港口吞吐量7.02亿吨,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唐山机场机坪扩建和候机楼改造工程完工,2020年旅客吞吐量50.5万人次,跨入全国重要中小机场领先行列。今年1至9月,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6亿吨,5月27日在北京设立内陆港1个。

  ——生态环境“靓起来”。

  京津冀三地,地域相连,人缘相亲,大气和水环境连为一体。

  在协同发展中,我市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方面下了大功夫,强力推进污染退城、清水润城、城市增绿三大工程,着力做好首都绿色安全屏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狠抓工业企业治理等“六个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底,我市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省达减排任务,连续6年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考核中评为“优秀”。主城区和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消除劣五类,国省考核9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7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9.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平台聚力

  锚定高质量发展

  今年1至9月,曹妃甸区与北京合作亿元以上项目100多个,完成投资170多亿元。耀眼的成绩,得益于我市持续不断加大承接平台建设力度。

  我市与北京合作设立了曹妃甸产业发展基金和曹妃甸建设投资公司,华电重型装备制造、中国五矿矿石混配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已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北京合作项目200多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完成投资1400多亿元。其中完工项目130个,总投资1100多亿元。

  在发展规划中,我市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

  抓住“牛鼻子”,需要打赢“主战场”。因此,做大做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了唐山吸引北京产业转移的重中之重。在推动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我市发挥挂职干部资源优势,加强与北京经信委等对接,混合编组,形成招商合力,深入挖掘重点京企资源,有效推动了央企、京企投资项目和科技、贸易等产业加速向曹妃甸聚集。

  除注重“龙头”外,“微中心”建设也亮点纷呈。滦南大健康产业园获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异地监管”政策,成为京冀两地共建共管共享示范平台,惠笠医药、星期日户外、纳源微波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玉田中华老字号产业园累计引进北京同仁堂中药制剂等项目6个,1至9月份完成投资14亿元;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实施亿元以上北京项目8个,完成投资6.8亿元,微探科技光电智能研发项目开工建设;城南经济开发区、京唐智慧港、站西片区等一批“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在唐山,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项目对接,而是在对接中培育新力量,寻找转型方向。我市创新开展“百家央企京(津)企进唐山”“百家科研院所(大学)进唐山”“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百家优质民营企业进唐山”等“四个一百”进唐山活动,协同创新和人才交流不断深化。我市与中科院、中关村等合作共建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转化中心、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促成26项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今年1至9月份对接引进北京环数科技唐山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等京津科技成果(项目)16项;与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基金框架协议》,一批重大合作事项扎实推进;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加强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唐山市驻北京中关村引才引智工作站”作用,促成209名博士硕士达成来唐意向,邀请清华、北理工等高校28名专家与我市200多家企业对接洽谈,19个高技术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今年1至9月份,共举办引才引智活动30余场次,柔性引进京津专家113人次。

  多点开花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今年3月1日,经省、市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过跨省系统联调测试验收,我市第二批30家医疗机构被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正式上线运行。

  与北京相比,公共服务是我市的短板。为加快补齐短板,实现全方位融入,我市围绕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等方面,拓展京唐合作的广度深度,吸引首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唐山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我市积极落实《京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重点推进南湖等景区改造提升,拓展“唐山周末”品牌,并打造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平台,依托“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等平台,加快构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建设好北京理工、北京交大唐山研究院,西南交大唐山研究生院以及河北科技学院,积极促进本地高校与外地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质量,并探索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机制。推进与京津卫生信息系统互联共享,鼓励支持曹妃甸、唐山国际旅游岛、迁西县、遵化市、汉沽管理区等县(市、区)建设医养结合产业基地,积极开展远程会诊、专家定期值诊等医疗服务。

  如今,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二期完工,办学容量扩充到2000人以上,顺利组织研究院国际教育学生431人如期开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项目一期完成,二期新建学术交流中心和学生公寓地基完工;京唐乌拉圭国际足球学校正式挂牌。妇幼保健院朗景和院士工作站于2019年正式揭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110家,是全省唯一一个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并实现各县(市、区)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全覆盖地市。围绕打造“北京后花园”、京津冀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城市,推出了畅游海岛湿地等15条精品线路,曹妃甸与北京旅游委签订了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个与北京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县区。

  为了保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措施有力,我市积极推进行政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京津整体搬迁来唐企业“落地签”政策,推进“集群注册”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先后分4批取消、调整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39项,总量由229项精简至90项,向曹妃甸下放76项审批事项。同时,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多项专项支持政策,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建设。为了全面满足各类项目选址需求,对所有平台承接项目实行“九通一平”基础配套,对承接项目优先配置土地、环境容量、能耗煤耗等要素指标,做到“应保尽保”,在强化监管和优化服务上“应加尽加”,在容错纠错管理和惩罚机制上“应容尽容”,在审批阶段建立 “容缺”制定,同时推出了“简化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办理”“多部门联合验收”等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制度制约。映美科技新兴产业项目签约两个月就实现了正式开工,鑫华源智能停车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用70天,中冶瑞木新材料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508天……

  这一个个从北京通过产业转移落户曹妃甸的项目不断刷新着这个河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历史记录,更奏响了京唐协同发展步伐的强音!

(责编:xiao0119)